每个果园根据土壤类型、施肥管理、产量水平等因素,划分为3~5个采样单元,每个采样单元内,土壤采用“S”形,5点取样法采集树冠投影处0~20cm土层土样混合成一个样,共采集168个土壤样品(见表1)。
每个采样单元选择‘O.C’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样株20~30棵,在样株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,离地面1.2m以上树冠外围,选取光照充足处的稳定枝条,采集枝条顶端向下第2轮叶片,共采集叶片120片以上,混合成一个样,共采集168个叶片样品(见表1)。
土壤采集后及时摊开、风干,研磨分别过2mm和0.15mm筛,混匀装袋备用。叶片采集后及时送回实验室用自来水→0.1%中性洗涤剂液→自来水→0.2%盐酸溶液→去离子水洗涤后,沥干,放入鼓风干燥箱于105℃下杀青30min,60~70℃烘干;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后过0.5mm筛,混匀装袋备用。
土壤pH按1∶2.5水土比,用pH计测定;有机质用K2Cr2O7-H2SO4容量法测定;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;有效磷用NH4F-HCl溶液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;速效钾、交换性钙、交换性镁用1mol/L中性乙酸铵浸提,原子吸收法测定;有效铜、有效锌用0.1mol/LHCl浸提,原子吸收法测定;有效硼用沸水浸提,甲亚胺比色法测定。叶片样品:用H2SO4-H2O2消煮,全氮(N)采用凯氏定氮法,全磷(P)采用钼锑抗比色法,全钾(K)、全钙(Ca)、全镁(Mg)采用原子吸收法;用干灰化,全铜(Cu)、全锌(Zn)原子吸收法,全硼(B)钾亚胺法。
试验数据(平均值±标准差,n=168)采用SPSS19.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,Duncan’s检验方法进行多重比较。
由表2可知,云南5个主要澳洲坚果种植区土壤pH为4.90~5.02,种植区之间无显著差异。土壤有机质(17.46~39.49g/kg)和碱解氮(80.52~149.49mg/kg)呈现德宏>西双版纳>普洱>临沧>保山,且种植区之间差异显著。土壤有效磷(22.16~53.22mg/kg)德宏(最高)与版纳(最低)、土壤速效钾(155.05~219.67mg/kg)普洱(最高)与保山(最低),差异显著外,其他种植区之间无显著差异。土壤交换性钙(250.46~433.12mg/kg)保山最高而西双版纳最低,土壤交换性镁(67.59~109.80mg/kg)普洱最高而版纳最低,土壤有效铜(1.37~2.37mg/kg)与有效锌(1.48~2.57mg/kg)都是保山最低,但以上养分指标在各种植区之间无显著差异。土壤有效硼(0.41~0.89mg/kg)西双版纳最高,并与临沧、普洱、德宏、保山(最低)存在显著差异。云南主要澳洲坚果种植区土壤pH、有机质、碱解氮、有效磷、速效钾、交换性钙、交换性镁、有效硼、有效铜和有效锌养分平均含量依次为:4.94g/kg、29.17g/kg、109.23mg/kg、36.64mg/kg、200.05mg/kg、352.78mg/kg、85.65mg/kg、0.60mg/kg、2.03mg/kg和2.14mg/kg;不同种植区域土壤有效磷、交换性钙、交换性镁、有效铜锌变异系数较大,在62.12%~86.32%之间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热带作物学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相关链接:乙酸铵,土壤,土壤pH,盐酸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